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造成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1%,全球失業大潮來襲。
在此背景下,靈活用工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滿足企業周期性用工、減少用工風險的同時,為就業人群提供更多靈活的崗位,也緩解了國家的就業壓力、增強稅收管控。
由于各地的地理環境、政策支持和社會發展不同,靈活用工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作為靈活用工起源地的美國,是否目前發展較成熟?國內外具體有何差異?中國的靈活用工服務商又該何去何從?
靈活用工的中國特色:與共享經濟相結合
在中國,靈活用工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人口紅利消失與勞動者個性化需求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為靈活用工市場提供新的用工模式需求,促進靈活用工方式的變革。
2020年3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2828億元,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報告預測,我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目前,新經濟平臺下的滴滴、美團以及各種知識付費平臺,利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支付市場,正推動靈活用工模式由傳統的勞務派遣和外包向眾包、兼職等經濟合作方式變革,現階段國內這一新興市場的靈活用工業務發展速度和成熟度已超越其他國家,但傳統靈活用工業務如勞務派遣和外包,仍落后于發達國家。
2020年7月,為美團、餓了么、KFC等即時配送提供勞動力管理服務的趣活上市,作為新型服務商進入靈活用工行業。據了解,除餐飲物流配送外,趣活也提供網約車司機、家政保潔、共享單車運維等場景的勞動力服務,但實際業務量較小,未來勞務派遣發展空間較大。
總的來說,新經濟下的靈活用工模式在國外尚無可對標對象,且中國的靈活用工爆發潛力和發展速度將會超過國外市場。中國靈活用工服務商在探索商業模式和業務方案時,應結合本國國情,不可盲目對國外模式照搬照抄。
億歐智庫近日發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0靈活用工行業研究報告》。報告從靈活用工的定義出發,回溯靈活用工勞務派遣行業的發展背景和歷史,重點研究服務商的業務模式,并分析全球龍頭企業The Adecco Group和ADP的發展模式與變化,然后落腳于中國靈活用工服務商的落地實踐,探索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完整版報告請點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0靈活用工行業研究報告》。